希迪智驾携手矿山场景,无人矿卡该如何实现突围?

方得智驾 2022-07-29 1925字 0

方得智驾 原创

2022年9月,希迪智驾将交付中国台湾水泥,14台纯电无人驾驶矿卡。这将是国内建材矿山领域,最大规模的一次无人驾驶矿卡批量交付。

该项目曝光后,“矿区场景+无人驾驶”再次成为热门话题。本次无人驾驶项目具有哪些技术优势?矿区场景对于无人驾驶有着何种意义?

请看来自方得智驾的分析。

图片1  

矿区场景对技术要求更为严苛

落户矿区的无人矿卡,受制于空气环境与超长待机时间的限制,对于技术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。

首先,需要适应粉尘、噪音、复杂多变的空气环境。

希迪智驾对此的解决方案是:与大疆建立合作关系,研发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,以视觉为主、激光为辅,可以做到视线不清晰的情况下,在40米外识别20cmx20cm的物体,避免意外碰撞的发生。

同时,希迪还针对粉尘问题研发出“共享”模式,当一台无人矿卡识别出障碍物后,就会与其他无人矿卡分享,建立联动的地图共享机制,有效避免粉尘对于无人驾驶的制约。

图片2  

其次,矿卡的续航里程问题。

希迪的解决方案是:利用矿卡自身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,实现电力回收功能。配合矿区的太阳能发电站,基本可以实现无人矿卡续航的连贯性。

在解决复杂环境与时效性的问题后,希迪还能对矿区铲、装、运设备全局动态实时调度。自动生成最佳行车路径以及车铲配比,对矿区生产实时安全监控,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,减少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浪费。

无人矿卡的最大好处,自然是来自于对人工成本的节省。矿区位置偏远,工作环境恶劣,司机的人工成本远高于普通的卡车司机。

根据希迪智驾前期的运营,相较于传统燃油矿卡,无人矿卡能够使运营成本节约80%-90%。把传统燃油矿卡年度运营经费76万降到仅需1万,有效提升矿区经营利润。

图片3  

无人驾驶进矿区 优势得天独厚

无人矿卡助推矿山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,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前景。

早在2020年2月,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在《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中就已提出,在2025年实现煤矿无人化运输。

之所以如此的急迫,是因为无人驾驶与矿区场景有着天然的适配性。

图片4  

首先,无人矿卡能够推翻用人困难、安全隐患大、人力成本高这三座压在矿区发展路途中的大山。根据亿欧智库数据显示,当前70%的矿区驾驶员都为1960-1979 年代者,年轻人很难长期忍受矿区恶劣的环境,司机流动性较大,平均转岗年龄为3年。

同时,矿卡对于司机数量也有所要求,每辆矿用宽体车要配3到4名司机,而每位司机的综合年用工成本达20万元以上,养一台车一年人力成本约60多万,这将大幅度延长矿区回收成本的时间。而无人矿卡的引入,将成为矿区推翻三座大山的重要工具。

图片5  

另外,无人矿卡属于非公路车辆,没有牌照准入的限制。且矿区运输道路多为封闭空间,周围大多荒无人烟,有效减少意外事故发生。当前,国家政策也在不断扶持无人驾驶走入矿区场景。

可以说,矿区场景堪称无人驾驶的理想国。

图片6  

国内矿山无人驾驶市场起步较晚

正因矿区场景与无人驾驶的适配性,各国企业都在该细分领域加速布局。

事实上,国外矿山自动驾驶商业化已超过10年,并已建立相对成熟完善的矿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。

日本的小松集团,早在1995年就利用一台77吨的矿卡在采石场进行无人驾驶测试。在2016年,小松集团的73辆无人驾驶卡车便开始在力拓集团的4个矿山中启用。

来自美国的卡特彼勒,是全球范围内首位开展无人矿区技术研发的公司,如今更是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研发厂家。其在2013年部署了首批6辆商用无人驾驶卡车,并在2021年实现无人驾驶自卸车运输量累计突破20亿吨。

此外,沃尔沃、斯堪尼亚、ASI、日立集团、斗山集团、森科尔都已经加入研发无人矿卡的行列,产业布局横跨矿石、天然气、油砂、石油等领域。

图片7  

与之相比,国内无人矿卡起步较晚,先入局者也大多是自动驾驶企业。

除希迪智驾外,身为矿山无人驾驶头部企业踏歌智行,能够提供包括矿卡和宽体车在内的整体已装车智能驾驶方案300多台,并与国家能源、国家电投旗下多个煤矿建立密切合作关系。

慧拓智能也是矿山无人驾驶的强势玩家,截至目前位置,其已交付超过200辆无人驾驶车辆,并落地三十余个矿区,有着较为成熟的矿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。

虽说入局晚,但当前矿区无人驾驶领域的商业格局尚未确定,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
图片8  

结束语:

与民用自动驾驶市场相比,无人驾驶+矿区场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无人矿卡还未发掘完善的蓝海,希迪智驾能否提前做到完全的商业化落地?这个充满机会的市场,谁才是最后的赢家?

责任编辑:杜玉娇